每日热议!取代岗位vs创造就业:AI会是「白领」终结者吗?
近一个月来,“如何应对AI的冲击”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马上被ChatGPT取代了”也成为了不少人挂在嘴边的调侃之语。但值得认真讨论的是,这种调侃是否意味着即将到来的现实?我们所认为的“较为安全的”职业是真的安全吗?
不久前,OpenAI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发布了一项研究,表示美国有80%的岗位将被AI影响。有媒体发文称《这次AI革命威胁的是中产劳动者》,提出AI革命与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AI取代了白领、中产的工作,却可能只创造出来了低薪酬、没前途的新工种。
AI真的可以替人类完成大部分工作吗?中产的未来在哪里?不妨来看看OpenAI和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本人、国际投行、经济学家、企业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的说法。此外,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中对于工业革命的观点也许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思考。以下,Enjoy:
(资料图)
01 中产真的会被替代吗?
OpenAI和山姆·奥特曼:美国80%岗位将被AI影响,未来还得靠UBI
前段时间,OpenAI发表了一篇震动世界的论文,论述了AI对于美国劳动者的具体影响。该论文由OpenAI, OpenResearch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共同完成,文中提出80%的岗位至少有10%的工作将被GPT影响,19%的劳动者的一半的工作内容都可以交由GPT更高效地完成。
该论文研究各个岗位对于AI的暴露程度,暴露程度的定义是GPT模型在完成同一个任务时可以比人类耗时少50%的可能性,研究仅覆盖近年来增长较快的行业的1000+个岗位,由人类专家和AI对工作对GPT模型的暴露程度作出判断。结果显示,中产所从事的工作成为了重灾区。
人类专家认为,数学家、报税员,金融量化分析师,作家,网页和数字界面设计师的暴露度为100%。而AI认为,数学家、会计、审计、新闻分析师、记者、法律秘书、行政秘书、临床数据经理、气候变化政策分析师的暴露度为100%;文员、区块链工程师、法庭记者、同步字幕生成员、校对员、排版员有90%暴露度。
论文强调,大部分职业都将被GPT影响,但是高收入职业的被影响的程度通常更高。同时,如果一项工作更多要求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该工作受到GPT的影响就较小;如果更多要求编程和写作技能,受到大型语言模型的影响就更大。此外,厨师、木匠、电工等蓝领职业完全没有被GPT影响的风险。
3月接受abcnews采访时,山姆·奥特曼表示,AI很可能会在短期内替代一部分工作,但“经过几代人的亲身经历,人类已经证明我们能够惊人地适应重大科技变革。”他鼓励人们视AI为一种工具而非自己的替代品,认为GPT可以成为个性定制的、*实力的人类导师,给人们带来的加成大于挑战。“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们总是能找到新工作,找到新的事情去做。”
事实上,对于AI可能带来的失业潮,山姆·奥特曼早已预见,为此,他主张用UBI来为人类兜底,OpenAI也资助了全世界最全面的UBI实验。UBI是一种收入支持制度,主张无条件地为社会中所有人提供可以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山姆·奥特曼在博客中表示,十年内,AI可以极大提高生产力,创造巨额财富,足够给每个美国公民每年发1.35万美元。
马斯克也表达过类似观点。在今年的世界政府峰会上,马斯克也公开表示,机器将在未来替代很多人的工作,到那时,UBI将成为一种必要选择。在Reddit论坛上,不少网友也认为,Reddit是AI革命后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
国际投行高盛:AI可以取代3亿个岗位,靠知识的中产将面临新时代
3月下旬,高盛发布报告,表示最新一轮AI浪潮可以取代3亿个岗位,其中全球18%的工作可以被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尤其如此,白领的工作将受到威胁。美国和欧洲超过1/4的工作任务可被替代,约2/3的工作或多或少地被AI自动化影响。同时,生产力可能因此爆发,全球GDP将在十年的时间里每年提高7%。
该报告援引一项研究称,目前有60%的人从事的工作是1940年之后产生的新工种,但也有其他研究表明,1980年代之后,技术替代岗位的速度要比创造岗位的速度更快。因此,由之前的信息技术进步对就业市场产生的影响推断,AI将在短期内减少就业,但其长期影响仍然未可知。
此外,高盛软件行业负责人卡什·朗根(Kash Rangan)表示,靠知识谋生的中产将会面临一个非常不同的时代,这个时代可能会在未来5-10年到来。任何坐在电脑前提问、获取项目新进展、撰写研究报告之类的工作,未来都可以被高精度的自动化取代。他表示,有了AI的协助后,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事实上AI可以替代的岗位可能比想象中更多。
他总结道,过去的每一轮技术变革浪潮,都使得劳动力从耗体力的、较辛苦的岗位流向更需要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岗位。但这次AI变革所导致的劳动力流向可能得另当别论。
经济学家卡尔:AI目前还不能替代一半岗位,但可以导致工资降低
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家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Carl Benedikt Frey)和迈克尔·奥斯本(Michael Osborne)曾在2013年前预言,AI将代替美国47%的岗位。如今十年过后,AI已经融合进了社会的每一个产业,卡尔教授在最近的采访中表示,目前AI还替代不了人类的一般岗位,但是ChatGPT等带来的产业扰动将导致工资的降低。
他认为AI面向所有人开放,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ChatGPT能通过商学院的考试,起草国情咨文,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他判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生成式AI将影响到一系列创造性工作,但其是否能真正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仍然有待商榷。
卡尔教授认为,在计算机革命之后,中等收入的岗位已经大幅减少。如果ChatGPT再创造更多的竞争,这种低工资的趋势将一直持续。他认为AI发展的最理想状态是,新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新工作、新产业和新的劳动力需求。
企业家阿尔温德:中产可以被替代,劳动力危机恰恰因此被缓解
IBM的CEO 阿尔温德·克里希纳(Arvind Krishna)的观点是AI必将变革劳动市场,尽管目前AI还没办法替代一大批人,但长期看来,坐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是可以被替代的。他特别强调,如果AI可以替代白领的工作,可以缓解目前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危机。
阿尔温德表示,首先我们不必过于忧心,因为目前AI还没办法全方位地替代人类工作。ChatGPT等AI仍然会“欺骗人类”,提供一些不实信息(这一点山姆·奥特曼自己也承认)。就算AI写出了文章和代码,还是需要人工来检查和改正,无法直接使用。因此,人类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优于AI的。
但是长期来看,他认为AI如果能替代白领,对企业和社会而言都有益。现在大企业在决策前需要进行信息收集,但这一过程非常耗时耗力。如果AI可以为信息收集阶段提速,这类工作可以首先被自动化。代表性的岗位如金融公司的审计、医疗机构的治疗研究师等等。
在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阿尔温德表示AI的到来应当被欢迎。美国已然发生人口结构转变,中国和日本等国尤其受人口结构转变的困扰。未来,由于适龄劳动力的不断减少,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岗位都将供过于求,尽管一些政府采取了奖励多孩、鼓励移民等方面的政策,但机器自动化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心理学家弗里德里希:AI可以承担心理医生、学者和记者的工作,但我个人抵制
山姆·奥特曼曾表示,需要人与人情感沟通的工作很难被AI代替,然而现在,这个判断不一定能够成立了。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心理学教授弗里德里希·格茨(Friedrich Götz)表示,AI不仅承担相当一部分心理学家的工作,而且都不用GPT-4,GPT-2就能达到人类最高水平……
弗里德里希教授与牛津大学的拉科恩·梅尔藤斯(Rakoen Maertens)近日在心理学研究方法学顶刊《Psychological Methods》中发布了他们用GPT-2开发心理测试的一项研究。他们要求GPT-2开发一个人格量表,结果发现该量表(人类未修改、只进行部分问题删减)的效果和心理学家目前普遍使用的人格量表的效果一样好,可以达到心理学家制作的传统量表的最高水准。
教授表示,机器可以不带任何偏见和主观意识地进行问卷开发,它接受了40GB文本的训练,掌握了比任何人都庞大的背景知识,因此在量表中作出了一些让他所意想不到的连接。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证明,聊天机器人可以让一些孤独的人产生真正的连接感。
他认为AI不仅能承担心理医生的工作,还可能威胁到学术研究者、记者等以信息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对于业界可能到来的职业危机,弗里德里希如此表态,“我目前压力很大,会在治疗活动之外使用AI,但我个人仍在抵制它,并且告诉我的学生们不要被AI诱惑。但我认为,AI将一直陪伴我们。”
科学家霍金:AI将给中产带来灾难,只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督类工作
早在2016年,霍金就表示AI将使得大批白领岗位不复存在。他在《卫报》专栏中写道,工厂自动化让蓝领迎来下岗潮,而人工智能的兴起也会使得中产失业,导致社会更加不平等,使得一小部分人通过雇佣很少的人获得巨大利润。只有*人文关怀、*创造性的工作,以及监督性的工作才能得以保留。霍金也多次向人类发出警告,AI的智能程度完全可以超越人类,到时候人类可能将会被彻底毁灭。
历史学家尤瓦尔·诺亚·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也曾在2018年作出类似的预言,他表示“AI和自动化会将中产变成无用的阶级。”尤瓦尔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人类简史》的作者、公开签署马斯克领头的暂停AI发展6个月的联名信的科技界大佬之一。
他认为新工作岗位会诞生,但这些岗位对工作者的要求非常高,劳动者需要创造力、高度职业化的技能才能胜任。很多人很难实现岗位的转换,可能是因为缺乏教育、经济支持、心理资源去重塑自我并适应新岗位。
“现在的情况和1920年代的情况很不同,之前如果农民被解雇了,他们可以进城进厂工作,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努力进行职业再教育就能上岗。但如果在2030年,一个卡车司机因为自动驾驶失去了工作,他很难找到程序员等其他工作。”
02 “失业”焦虑,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产的焦虑,如果完全归咎于AI的极速发展,不免有些偏颇。如果说,技术的发展注定会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产生效率性甚至替代性作用,那追根溯源,从工业革命起,“失业”焦虑就已经存在了。
至于机器能否真正取代人类的工作,几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答案。被誉为“当今用英文写作的最伟大的社会学家”、“后现代性预言家”的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中,作出了无懈可击的有力陈述,他也为就业问题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
从“生产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
工业4.0时代到来,人们对于AI代替人类就业的考量,与*次工业革命如出一辙。社会塑造了工作者的身份,也能随着促使其转型。在“生产者的社会”向“消费者的社会”不断转变过程中,工作的长期机制逐渐被打破。
作为现代社会渐进不可阻挡的过程,工业革命表面上发展和解放了生产力,实际上也改变了工人与工作的关系。如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曾抱怨的一般:“过去的工匠这么快就变成了工人。”
追溯到工业化早期,工业体系诞生以前,工匠与其事业更多保持着长期*的亲密关系,从一而终地将一种职业贯彻一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以“珍妮机”为代表的机器彻底改变了工人们的生活状态,剥夺了他们的传统生计,“机器必然导致失业”的观念被工人阶层旁边接受。与之相对应,工厂将工人们的不满视为“恶习”:大多数工人不愿被工厂雇佣、拒绝服从于工头、时钟和机器设定的生活节奏。
这与人类密切关注AGI发展势头的心态无异,正如部分人会选择叫停研究一样,少有人希望听AI指令工作,被AI规定自身能够创造何种劳动成果及劳动价值。
“工业伦理”对劳动者来说,是摧毁还是救赎?
为了工业社会形态的持续完善、全民充分就业的理想目标不断靠近,“工作伦理”被提出,成为了矫正工人恶习的重要理论。如同维尔纳·桑巴特所言(Werner Sombart),新的工厂系统需要的只是人的一部分。
工作伦理改革,实际上是一场关于控制与服从的战争。它的假设前提是工业社会的形态将是一场巨大的工厂,为人们提供工作与报酬,让他们找到自身定位与生活圈层。在回溯人生旅程中,能够让职业生涯成为判定人生成败的代表因素之一;也能够成为记录骄傲与耻辱类生活情绪的充分载体。
工业伦理的初衷,是为了创造更多适配岗位。但是人们对于技术发展所给工作岗位带来的影响掌握有限,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或许能找寻规律。
03 工业革命的经验:创造更多就业?VS 剥夺工作机会?
受雄心壮志影响,工作是许多人终其一生捍卫和构建的身份与核心。如果说技术进步是以劳动力的替代和淘汰为标准、岗位创新会以劳动力的类别而划分。那么,对于职业的准确定位对于灵活面对就业与失业至关重要。
罗伯特·赖希(Robert Reich)提出,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以下四类职业:
一、引导者:以发明家、推广者、商人为代表的群体,大多数时间能够追随并引领时代发展。
二、各领域、各层次的教育工作者,在他们的教学与指引下,一批又一批新技能、知识劳动者学成,加入工作中,他们可以被称之为“可雇佣劳动力的再生产”。
三、从事“消费市场服务”的人:即能够有效激活他人的消费能力的服务类群体。
四、常规劳动者:被分配到传统的流水线进行基础工作的群体。
对于*次工业革命而言,第四类人受到影响更大,由于潜在买家挑剔性低,他们出售劳动力时困难更少,但也会更加不稳定。单调、枯燥、乏味、常规而缺乏创造性的工作,往往容易被同类替代。
社会并不会就此抛弃或完全打击某类工作者,福利制度的提出等,都给予第四类人不断再就业的机会。是创造,还是剥夺?我们需要辩证来看。
机器取代人类:失业?过剩?
随着经济周期的每次轮回,“失业”的概念也随之改变:从没有工作收入到没有工作。与之相匹配的,似乎“过剩”更适合描述工业革命带来的就业机会剥夺。因为失业的人,往往有望在合适的时机回归生产者行业,但“过剩”的工作群体就没那么幸运了。“失业”群体只是在某段时间短暂停止工作,“过饱和”群体则面临着职业被*取替的奉献,他们曾经的技术极有可能不再被社会所需要。
工业革命中,“失业”与“过剩”如何产生?这与市场竞争与社会转变、群体身份认同的转型密不可分。
● 市场竞争与转变
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发展之路的核心理念残酷地证明,社会趋向于用更少的劳动力完成同样甚至更多的工作。
市场从“生产者的社会”转向“消费者的社会”,大规模的生产不再需要大规模劳动,机器加剧的市场竞争造成就业环境不稳定,人首先是生产者,转变到,人首先是消费者。老式生涯职业向新身份、新任务转变期间,结构缜密的长期性职业生涯将不再普遍而有效,以往从一而终的工匠也随之减少乃至消失。
在“消费者的社会”里,人人即消费者。相较“生产者的社会”,这一时期,物资逐渐丰富甚至过剩,供给问题逐渐转向需求问题。人们不再担心购买不到产品,而是担心销售受阻。如果不刺激消费,生产也失去了大部分意义。因而,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扮演好“消费者”这一角色,具有消费欲望的同时,能够通过工作创造或提高自身消费能力。不合格的消费者,无法刺激消费,促进再生产。这也是他们被“内部流放”,即“失业”的原因。
消费本身,成为了人们工作的目标与动力。反过来看,将工作所得用于消费,可以促进再生产,让人们继续工作。
“工作伦理”提出的初衷逐渐被淡忘。为每个公民创造岗位,使其充分就业难以成为大家工作的共同目标。取而代之,为了自身的消费欲望得到满足,大家更倾向于关注个人收获与效益。这样一来,无人在意的失业工作者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中:空闲时间得不到利用——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逐渐降低——陷入消极心态——无法刺激消费从而被社会忽视……
消费世界不允许“无聊者”存在。消费市场需要充满新鲜和刺激欲望的,顺应于消费文化的忠实伙伴,因而,不符合新消费文化的工作者便会被“驱逐”工作岗位,失业,或者过剩。
●身份认同的转变
起初,工作是每个人在一生当中,承担相应责任的工具。正如以往,工匠终其一生完成职业所能,是为了创造价值、自我满足;但随后,工作技能、就业场所、职业规划等概念相继提出,使许多工作机会设置了门槛与期限,兼职这类短期工作也逐渐出现。新岗位的出现、旧岗位的合并,都难以为就业者提供持续性保障。*就业也不再时兴。
文化潮流前赴后继涌进公众视野,随后迅速过时、惨淡退场。因而,在极速变动与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当前身份*都是暂时性的,能够随时切换与遗弃,从而与时俱进,针对不同时期的发展,展现自身不同的能力,防止被时代抛弃。
终生构建一个提前设计的身份将很难。如里卡多·佩雷拉(Ricardo Petrella)所说:目前全球的趋势是“通过大幅减少产品和服务的寿命,以及提供不稳定的、临时的、灵活的、兼职的工作,将经济导向短周期和不确定生产。”
在这样一个时代下,“集合身份”应运而生,即不太持久的、容易剥离的、可随时替代的标签,正是人们应对当代生活挑战所需要的新转变。
就消费者的社会的发展而言,如果将人定义为消费品,从消费品的定义来讲,消费品本身就不打算*保存,因而也不能提供什么终身服务。
机器创造岗位:劳动力再进化
不可否认的是,机器的发明和投入使用无法避免地带来了成批工人的短期失业,但从长期来看,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了产品价格的降低,刺激了消费需求。与此同时,每一台新机器、新技术,都需要人来研发、人来教学、人来操作。新的就业机会随之而生,劳动力并非极端淘汰,而是不断进化。
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化、机器化、全球化等必然趋势,这让就业更加灵活多样。在全球范围的“流动空间”中,各类“前沿阵地”逐渐建立。想要开通海运、空运等路线,首先需要具有技术、打造对应工具;其次需要训练专业劳动力,成为对应技术人员。新技术发明的新机器,仍然需要人的操作与辅助。新的岗位,本质上,是劳动力的再进化与发展。正如前文提到的多重身份,正是打破了单一能力的“铁饭碗”,才让一个工作者有更多样化的就业机会与岗位。
如同现实一般,人们在感叹AGI全能的同时,也无法忽视随之而新兴的多样职业:
人机交互师:HCI人机交互、物联网、虚拟现实及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下,让人脸识别、VR游戏等体验感更加、使用感更强。
虚拟时尚设计师:打造数字时装、设计高端品牌联名的游戏皮肤、创建元宇宙饰品等。
提示工程师:具有创造性的黑客精神,能用饱满的技术知识同AI沟通,当AI的“矫正导师”。
……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新兴职业为社会生活提供的便利;可以享受更好的工作条件,解放双手;同时,我们也需要接受必然的职业变革。顺应工业4.0时代,持续培训和投资自己,是人类工作生涯中的持久必修课。
面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惊喜与挑战,我们并非*次站在历史选择的十字路口。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工作者,都有许多选项可以通往未来前行的路上。
即便我们可能面对着紧急更改方向的可能性,时代终将拥抱勇敢且充满希望的工作者。任何工作都有价值,没有哪个低人一等,所有工作都同样服务于自身的道德得体与精神救赎。
社会给予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特定的秩序和规范模式塑造出不同的形象的机会,我们也不必过分惊慌,找到不同的价值便是归宿所在。
References:
1.The economist who predicted that A.I. would replace half of all U.S. jobs now says ChatGPT is the quivalent of Uber disrupting taxi industry-and it could lead to lower wages, Fortune,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economist-predicted-replace-half-u-182545345.html
2. Is AI coming for white-collar jobs? A psychology professor finds out the hard way, UBC News, https://news.ubc.ca/2023/03/08/is-ai-coming-for-white-collar-jobs/
3. Generative AI tools like ChatGPT fuel fears about a white-collar recession, Insider, https://www.insiderintelligence.com/content/generative-ai-tools-like-chatgpt-fuel-fears-about-white-collar-recession
4. IBM chief says it might be ‘a good thing’ that robots will replace a ton of white collar jobs, Fortune, https://fortune.com/2023/02/16/ibm-ceo-ai-will-replace-clerical-work-and-avert-labor-crisis-population-crisis/amp/
5. Yuval Noah Harari: Are you imagining the future correctly? PodClips, https://podclips.com/c/ywuaDA
6. OpenAI Research Paper: The future of work: How 80% of jobs could be impac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dium, https://medium.com/@neonforge/openai-research-paper-the-future-of-work-how-80-of-jobs-could-be-impacted-by-artificial-ebdad7b254d3
7. OpenAI CEO Sam Altman says AI will reshape society, acknowledges risks:"A little bit scared of this", abcNEWS, https://abcnews.go.com/amp/Technology/openai-ceo-sam-altman-ai-reshape-society-acknowledges/story?id=97897122
8. Elon Musk on why the world needs a universal basic income, World Government Summit, https://www.worldgovernmentsummit.org/observer/articles/2017/detail/elon-musk-on-why-the-world-needs-a-universal-basic-income
9. What is universal basic income? IMF,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fandd/issues/2018/12/what-is-universal-basic-income-basics
10. Stephan Hawking: Automation and AI are going to decimate middle class jobs, Futurism, https://futurism.com/stephen-hawking-automation-and-ai-is-going-to-decimate-middle-class-jobs
11. AI could replace equivalent of 300 million jobs-report, BBC,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65102150
12. 300 million jobs could be affected by latest wave of AI, says Goldman Sachs, CNN, https://edition.cnn.com/2023/03/29/tech/chatgpt-ai-automation-jobs-impact-intl-hnk/index.html
13. Silicon Valley leaders think A.I. will one day fund free cash handouts. But experts aren"t convinced, CNBC, https://www.cnbc.com/2021/03/30/openai-ceo-sam-altman-says-ai-could-pay-for-ubi-experts-disagree.html
14.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