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要不要学硅谷银行

虽然SVB的倒闭会对创新产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创新的力量从来都不会因为一家银行的倒闭而停滞不前。美国硅谷之所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不只是拥有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和创业生态系统,还在于其聚集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有着多元文化和开放包容的环境。


谁能想到,美国排名十六,堪称为全球创新经济而生的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会在48个小时“闪崩”。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导致的高利率不只是刺破了科技泡沫,还戳穿了短期债务周期的泡沫,揭开美国银行业信心危机的盖子。美国政府及时出手和美联储“兜底”,让SVB储户存款无忧,但其潜在负面影响依然令全球金融市场不寒而栗。

一方面,政府机构及监管当局的极速响应暗示:金融体系目前无恙,但市场如此脆弱,情绪(挤兑)一触即发,是否银行体系存在监管漏洞?需不需要重新制定流动性规则?长期低利率与低通胀环境下,鲜有人考虑“双低”金融环境剧变后会发生什么,比如长期债券价值下跌后,银行可能遭受的损失等。SVB“错”在定位商业银行,却做了投行的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另一方面,硅谷银行“死”了,创新怎么办?硅谷银行构建了全球创新创业生态圈,它对创投圈、科技圈来说几乎是信仰般的存在。作为全球科技界的一支重要助推力,其在新兴科技行业耕耘超过30余年,迄今帮助过30000余家初创企业融资,与全世界600家风险投资机构、120家私募股权机构有直接业务往来。在初创企业信贷市场占有率超过50%。SVB事件发生后,美国三大股指悉数下跌,其中代表科技的纳斯达克指数跌幅更大,这或昭示市场更担心科技创新行业的前景。

对于不久前出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重组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数据局的中国来说,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拷问是:我们是否还需要学硅谷银行?

无疑,中国科技创新发展需要银行的支持。业内共识是,银行业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我国金融的主力,我们需要借鉴硅谷银行的做法,寻找银行信贷支持科创的可行路径。基于现实国情,我们可能很难有真正面向创业者、风投的专业银行,但能否有一个折中方法呢?引进硅谷银行模式,借鉴其业务模式,但规避其经营模式中的弊端?

硅谷银行的商业模式以服务科技创新和初创企业为主,并为其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和支持,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也有广阔的市场和需求。在中国,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专注于服务科技企业和创新企业。数年前,包括汉口银行、杭州银行等在内的数家城商行就提出要做“中国的硅谷银行”。时至今日,SVB闪崩是否会让它们重新审视战略定位?

如果剖析SVB之死,不难发现,其业务模式没问题,但资产负债管理出了问题。SVB之“死”,本质上是科技创投产业周期下行和估值双杀,以及银行经营管理中出现资产负债管理风险共同导致的流动性危机,可将其归结为系统性风险、操作风险(即风控能力)和声誉风险。

因此可以说,数字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要“硅谷银行”,但应审时度势,避免风险。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看来,目前尚不能单独成立一家像硅谷银行那样的专业银行来开办这项业务。但可以鼓励大型银行在一些地区设立专业支行、限定一定的资产规模,探索适合我国特色的支持科创企业的模式。

当前,SVB事件仍处于动态进展之中,就目前美联储表态来看,料将加强金融监管。那么,当我们思忖如何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引进“硅谷模式”的同时,也要权衡创新与监管的平衡问题。这其实是个重要且严肃的老话题,它需要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创新企业之间精诚合作与协调。

另外还应该看到,虽然SVB的倒闭会对创新产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创新的力量从来都不会因为一家银行的倒闭而停滞不前。美国硅谷之所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不只是拥有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和创业生态系统,支持初创公司获得所需的资金和资源;还在于其聚集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有着多元文化和开放包容的环境以及先进的科技基础设施、优惠税收政策等。在资本之外,多元化文化与包容环境对于创新来说就像土壤。毕竟,创新的基础在于人才、技术和资源,这些不会因为一家银行的倒下而消失。相对而言,培植创新的土壤更为重要,筑巢方能引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