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放弃了一款用了 7 年的产品
昨天,我弃用了一款使用了 7 年的产品。
老读者应该还记得,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我放弃了一款使用 5 年的产品「中华万年历」,原因是无止境的广告和会员,我为了使用 5% 的功能需要忍受 95% 的广告。
【资料图】
当然,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但解决我看日历需求的方式相比 5 年前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因此我弃用了这款 App。
今天要聊的这款产品是「石墨文档」,一款我从 2015 年使用至今的产品。
同样,我也准备弃用了。
至于原因,简单来说就是被干扰正常用户价值的商业化劝退的。
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我深知商业化是一条必经之路,也是会饱受吐槽甚至诟病的。对于产品来说,一样如此。
但是,这又是为了活下去或者活得更好的必要尝试。从产品商业化角度,我特别理解这种出发点。可从用户体验角度,我却不能接受。
按理说,一个用户的离开应该是无声的,这种无声是无法挽回的。我之所以说出来,还是希望石墨文档能有所改进。
在我看来,今年这个商业化策略*不是成功的。
我使用石墨文档的场景比较有限,大多是作为个人云端文档使用,包括我当初的书也是通过这款产品写的,而且会定期导出为 Word 版本,目的是为了双保险。
此外,我会用石墨文档里的表格公开分享功能作为信息栏与星球内价值个体成长计划的同学进行学习同步。
说得简单点,就是我会把表格设置成公开共享模式,其他人可以通过我分享的链接查看表格内容或编辑。
作为一款在线文档工具,这应该是一项基本功能,也是用户价值的基础。
可是,大概在春节期间,我发现这个功能无法使用了。当我再次点击公开分享按钮时,看到了这样的提示。
我非常确定在春节前这个功能是可用的,但我也好奇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个提示。
点击账号升级的蓝色链接后,来到了会员购买页面,默认选中了超级会员,年费 198 元。
即便是切换到个人高级版,年费也需要 98 元。
经过大脑简单的判断和评估后,根据我目前的需求,我是铁定不会购买的。
对于我这种开通了很多产品会员的人来说,付费意识和习惯是没问题的,但前提是价值超过成本。
我仔细看了下石墨文档会员提供的权益,99% 都是我不需要的,但唯独一项,他们把公开分享的功能也纳入了会员权益。
也就是这一点,直接把我劝退了。
还有一点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一项取名叫「Public sharing」?是中文词穷了、还是故作高深?
前面提到了,我的日常使用场景中有一项就依赖于这个功能。如今这条路断了,我又不买会员,所以只能弃用。
对于工具类产品来说,一定有「迁移成本」这一说,我也评估了这个成本,发现并不高。
首先,我在石墨文档上的历史文档依旧可以正常使用,而且大概率都只作为历史存档保管,这一点是免费的。
其次,我需要的公开分享功能有竞品可以取代,而竞品在这一点上是免费的。
另外,我选用的替代品和石墨文档在使用习惯和体验上相差不大,或许会有习惯期,但这个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这么一来,我从一款使用了 7 年的产品迁移到一款新产品上只用了 5 分钟。
可能有人好奇我选用的替代品是什么,是飞书文档。
我之前写文章聊过工作项目上的文档需求我都是用钉钉文档解决的,正好借着这次机会,我开始使用飞书文档。
其实这类产品差异化并不大,或许细节有不同,但整体是差不多的。
发展和维护一个用户很难,但流失一个用户却很容易。也真是印证了那句话,只要不作,产品不死。
我也试着去分析了一下石墨文档的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做这个决策,思考再三,或许如下。
*,商业化是他们的主旋律,也是目标,产品必须有所体现,这是公司战略决定的。
第二,他们通过数据发现「公开分享」以高频的方式被用户使用,尤其是在一些组织协作场景中。
第三,基于公司战略和产品发现的信号,做了这个决策,测试、发布、上线。
然后,我弃用了。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核心点,什么样的功能适合作为会员权益打包?
在我看来,那些原来没有现在有,并且能给用户带来正向体验值加分的功能才适合作为会员权益。
否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视频网站的免广告会员权益、在线笔记工具的扩容权益、美图工具的更精致美颜功能,这些都属于能给用户带来正向体验值加分的功能。
可是,你把一个用户已经在用的功能夺走,这就属于强买强卖,体验值负分。
我不知道石墨文档团队的同学会不会看到这个建议,但我还是建议你们能改回去,毕竟遇到这个问题的人一定不止我一个。
商业化是没毛病的,但也要考虑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用户价值基础,毕竟这才是资产。
新增会员带来的业绩表现只能是现金流,但一定不是资产。
当然,我所说的也可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