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李嘉诚还多800亿,这对福建兄弟成海外华人新首富
1951年4月,黄渭源在印尼中爪哇古突士市收购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烟厂。他的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连庄14年的首富
2022年12月,福布斯印尼富豪榜出炉,黄辉祥和黄辉聪兄弟依旧位列榜首。这个位置他们连坐了14年。
根据福布斯杂志数据,黄氏兄弟最新身价是477亿美元,大约是印尼第二富豪的4倍,比第2-6名富豪加起来还要多。
▲福布斯榜单中黄氏兄弟名字有误,
黄惠忠即黄辉聪,黄慧祥即黄辉祥
而且,他们不只是。
即便在全球富豪榜上,黄氏兄弟的排名也相当靠前。黄辉聪、黄辉祥分别位列《2022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的第64位和第69位。如果两人身价加在一起,则可跻身前30,同时也是东南亚地区首富。
在福布斯2022香港富豪榜上,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财富值为360亿美元(约2500亿人民币),这也意味着,黄家兄弟比李嘉诚还多出117亿美元即超过800亿人民币身价,并且也是海外华人新首富。
黄氏兄弟的巨大财富,早就引起国际人道救援机构的注意。
2017年,非政府国际救援组织乐施会发布报告指出,印尼的亿万富豪越来越多,穷人也越来越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黄辉祥、黄辉聪兄弟更是被乐施会直接点名,报告称他们兄弟每年赚取的利润,就足以消除印尼全国的*贫困。
有钱还在其次,重点是他们的产业跨度实在太大了。除了针记烟草这个印尼第二大烟草公司,他们家还有印尼*的消费电子品牌Polytron,以及印尼*的私有银行——中亚银行。
在房地产领域,两兄弟也风生水起。从工业园建设,到私人住宅,再到商场、写字楼、酒店和购物中心,都没逃过他们名下PT Bukit Mulia公司的业务版图。
印尼购物中心这个东南亚*的商场,同在他们名下。该购物中心占地64万平方米,共有10层,里面有超过200多家品牌及潮流服装店,以及100多家高档餐厅及快餐连锁店,已经成为各种旅游攻略中印尼的必打卡之地。
这还不算完。
两兄弟都80多岁了,但对新东西颇为敏感。他们买下了印尼*的在线论坛Kaskus,投资成立了有印尼淘宝之称的电商平台Blibli,以及视频平台Mola TV和旅游电子商务网站Tiket。
可以说,黄氏兄弟的产业深入到印尼民众的生活中,而这一切,都是从他们父亲黄渭源买下那家烟厂开始的。
02
烟草大王
黄氏兄弟祖籍福建,家族自清朝便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到其父亲黄渭源一代已经算是富有商人家庭。
黄渭源收购烟厂之前,曾在印尼中爪哇南望镇经营一家名为狮牌的鞭炮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侵略者从印尼退出,英国、荷兰的军队卷土重来,印尼人民再次展开了反侵略的斗争,狮牌鞭炮一度成为印尼军民袭扰侵略军的武器,让英荷联军大为恼火,最终被迫关闭。
经过多次战争和协商,印尼人民摆脱了殖民者的侵略。1950年8月,印尼联邦议院通过临时宪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尼进入一个新的建设时期。
黄渭源迫不及待的再次开始了新事业,但他没有继续做鞭炮,而是拿出全部身价收购了一家不到十个员工的烟厂,并将其改名为针牌。
针牌很小,但当时市场上的烟厂却不在少数,如何打开销路?黄渭源认为必须要走差异化路线。一筹莫展之际,他听到了一个土方法:在烟叶中加入丁香,可以缓解胸痛。
黄渭源欣喜若狂。基于此,他带领工人“土法炼钢”,研究出了丁香烟,并且用玉米皮卷制,更彻底的差异化。这种方式虽然包装粗糙,却简化了生产,节约成本,即使价格便宜也有利可图,很适合走大众路线。
产品成型后,黄渭源立即以此为卖点展开了宣传攻势。吸烟本是有害身体健康,但针牌烟却可以缓解胸痛,老烟民们一听,这可神了,于是销路越来越广,烟厂规模随之扩大,并且开起了分厂。
到60年代初期,针记的丁香烟产量已经达到了年产3.29亿支,成为了印尼第二大的烟草企业。接近花甲之年的黄渭源,也成为了古突士市数一数二的富豪。
但天有不测风云,1963年烟厂突发大火,主厂房全部被烧毁。*幸免于难的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分厂。祸不单行的是,黄渭源也在当年病重去世,厂子一时群龙无首。
大学还没毕业的黄辉祥、黄辉聪兄弟被迫走上了前台。
看着工厂废墟,他们心中暗暗下决心,一定要重建烟厂。但建厂需要资金,这成为了摆在黄氏兄弟面前的*的难题。幸好,父亲生前积累的良好声誉帮助了他们,让他们从银行拿到了一笔贷款。再加上昔日的销售渠道还在,厂子很快恢复了昔日的生机。
但黄氏兄弟还是高兴不起来。60年代后期,随着印尼政府实施*个五年经济建设规划,印尼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丁香烟的生意被盯上了,全国一下冒出了200多家丁香烟厂。
竞争越激烈,市场就越容易变动。黄家兄弟的烟厂,不但未能继续引领风骚,反倒被后来者陆续超越。居安思危,他们决心必须有所变革。
那时,几乎所有烟厂都采用手工制造。不但规模受限,产品质量也无法保持,品控全靠工人自身的手艺。黄氏兄弟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并付诸实践,从国外购进自动化生产卷烟机,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
效果很快显现,到1979年,该公司机制丁香烟年产已达19亿支。与此同时,黄氏兄弟还及时引入可以降低对有害物质摄入的过滤嘴丁香烟,一经上市便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在修炼内功的同时,黄氏兄弟还加大了广告营销的力度。报纸、杂志、电视及城乡建筑及通过大道,凡是能打广告的地方,都有针记香烟的身影,即便小乡镇的路旁,他们也不放过。
有数据显示,针记在1989年支出的广告费为43亿盾,1990年为45亿盾,名列全印尼十大企业集团广告宣传费的第2位。
黄家兄弟更厉害的是,广告走到哪里,便能把销售网络也相应建到哪里。针牌丁香烟因此销量大增,不仅畅销中爪哇及西爪哇地区,还打入了竞争对手盐仓和奔都尔的大本营东爪哇玛琅市、泗水市等地区,甚至出口到新加坡、日本等国外市场。
到20世纪90年代,针记牌卷烟已再次回到行业引领地位,可与另一个华人大家族,也曾长期占据印尼首富地位的蔡道行家族,所有的印尼*烟草集团盐仓集团分庭抗礼。
但黄氏兄弟还想要更多。
03
只做最肥的产业
把烟厂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还坐稳了第二把交椅,但那场大火依然让黄氏兄弟记忆犹新。他们认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企业规避风险就要业务多元化。
适逢20世纪70年代,印尼政府大力引进外资,并动员国内的华人企业家参与经济建设,黄氏兄弟趁势开始了扩张之路。
黄氏兄弟的扩张,不是不讲章法的广泛铺开,而是只选那些势头最猛,利润最厚的朝阳产业。
家用电器是他们最早盯上的产业之一,当时印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电力建设发展规划,要把电力送到农村地区。这让黄氏兄弟看到机会,他们相信,占国家人口70%左右的农村,一旦通上电,电视机的需求势必大增。
而当时的印尼本土,没有一家能做整机生产制造电视的企业。看准机会的黄氏兄弟下血本,斥资30亿印尼盾兴建了一家电视生产厂,直接从飞利浦公司引进电视机的先进生产制造技术,并且送员工到国外接受培训学习,快速填补了印尼电视工业的空白。
1978年,黄家兄弟的工厂正式投产,生产取名为波里特朗牌的黑白电视机,一出手就是年均产量30万台。
虽然相对于过一亿的人口,这只是九牛一毛,但当时电视机还算奢侈品,普通民众完全买不起。所以开头几年,情况并不乐观。
黄氏兄弟算得很准,却走快了一步。
于是,黄家兄弟又再做功课,于1982年组建了一个发展研究部,专门研究如何研制生产技术更先进节能、廉价的产品。该部门没有辜负期待,不久,就研发出了名为狄吉迪品牌的电视机,价格要比原来的电视机便宜不少。
80年代末,这两种品牌的产销量就达到了100万台左右。
电视成功之后,黄氏兄弟又进入地产、通讯、电子、棕榈种植等领域,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但真正让他们财富起飞的还是收购中亚银行。
金融是黄氏兄弟一直想进入的行业。1988年,印尼政府宣布取消设立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各种限制,而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旺盛的金融业需求,银行业显然是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
黄氏兄弟一连创办了两家银行,但规模都不大,顶多算是小打小闹。
当时印尼*的银行是中亚银行,由另一位华人大企业家,也曾多年是印尼首富、而且当过华人首富的林绍良创办。
与印尼第二任总统苏哈托关系密切的林绍良,是开创印尼民营商业大时代的人物。他靠*经营丁香发家,然后挺近印尼国计民生各个行业,曾经赢得“亚洲的洛克菲勒”之誉,到1995年时,其集团总资产已高达184亿美元,营收约200亿美元,拥有600多家公司。
林绍良的生意做得大,蕴含的风险也大。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印尼经济和金融遭遇重创,林绍良成为首当其冲的倒霉人,不但诸多实体企业没保住,就连他最想保的中亚银行也都没保住,最后因资不抵债被印尼政府成立的重组机构以“保护中小储户”为由接管。
到了2002年,政府重组机构将中亚银行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一家名为法灵多的投资公司。法灵多的股东只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对冲基金Farallon,另一个便是黄氏兄弟控制的Alaerka公司。
但当时,黄氏兄弟只能算是小股东,股权只占9.36%的股权,Farallon则持股90.64%。不过,Farallon实质上是一家套利基金,专门低价收购,高价卖出,这意味着其退出几乎是必然的。
果然到了2006年,黄氏兄弟持股的比例就增至了92.18%,法灵多的控制权落入了他们的手中。2010年,黄氏兄弟又以3.45万亿印尼盾(约合15.4亿人民币)从瑞银证券手中收购了中亚银行5.15亿股股票,这样他们在中亚银行的持股比例就达到了50.4%,成为*控股股东。
这笔投资的回报也非常可观,据《亚洲周刊》2012年发布的“亚洲银行300排行榜”,中亚银行排名118位总资产达435亿美元。
如今,中亚银行市值在670亿美元左右,是东南亚市值最高的银行,成为放大黄氏兄弟与印尼其他富豪财富差距的*支撑。
04
低调做人
2013年,印尼央行举办了一次银行家年会。有一位老人出现在了会议现场,他没有秘书和助理,更没有保镖,甚至在自报家门前,即便是很多银行从业者也不知道他是谁。
这位老者正是黄辉聪,他的“派头”显然无法令人将他与印尼首富联系起来。
无论是黄辉聪还是黄辉祥都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也极少接受记者特别的专访,以至于不少人将他们的中文名字写错。
2016年,印尼本地数家中文媒体刊登了一则署名为中国泉州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致函黄氏兄弟的信件,邀请他们在方便时回老家探亲祭祖,造访位于晋江潘湖的针记黄渭源故居,并共商建设其先父黄渭源的纪念馆。
但信件中就把黄氏兄弟的名字写成了“黄惠祥”和“黄惠忠”,甚至还把“黄渭源”写成了“黄维源”。
为此,黄辉聪的长子黄志胜还专门召集印尼本地中文媒体澄清,称其祖籍来自中国福州,并直言“我们祖辈从19世纪便前来印尼,至今已200多年,在福建泉州保留有祖屋,这个说法是不存在的”。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低调,也让黄氏兄弟始终与官方保持着疏离的关系。印尼前总统苏哈托执政期间,官商勾结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华人集团也不例外,靠着特权和依靠特权和垄断经营赚得流油。
最典型的便是林绍良,凭借和苏哈托的革命友谊,拿下了烟草、丁香、面粉、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特许经营权,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但黄氏兄弟却拒绝这么做,为此还吃了大亏。1991年,印尼政府突然宣布对丁香实行专营,导致丁香价格暴涨。原材料成本提高,香烟的价格势必要提升。
早就和政府搞好关系的企业,自然能以更低的价格拿到丁香,而针记则处境尴尬,业务大受冲击,最终被迫减产5%。
但到了1998年,局势突变,苏哈托政权下台,许多与政府关系紧密的企业破产倒闭,但针记烟草却并未收到太多影响。林绍良一手创办的中亚银行,反而落入了黄氏兄弟手中。
黄氏兄弟虽然低调,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兴趣却是不遗余力。黄辉聪喜欢打羽毛球,针记集团就开始赞助各种羽毛球赛事,甚至搞起了羽毛球俱乐部。
黄辉祥喜欢玩桥牌,曾参加过很多国际桥牌大赛。2009年巴西圣保罗桥牌世界赛、2010年美国世界桥牌系列赛、2011年荷兰维荷芬桥牌锦标赛,都有黄辉祥的身影。
他更是一手推动了桥牌进入亚运会。2018年印尼雅加达亚运会上,已是78岁高龄的他,还亲自出征了桥牌超级混合团体赛,并拿到了季军。
有人问黄辉祥为什么喜欢打桥牌,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商人或是优秀的*,那么你应该打桥牌”。
在他看来,桥牌是一个决策游戏,就像商业一样,你需要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做出决定。而这一直都是黄氏兄弟最擅长的。
对于年年被评为“印尼首富”,黄辉聪的长子黄志胜只是淡淡回应道:“很可能他们的数据搞错了,以致我们的家族一直被认为是印尼首富”。
但作为两位老富豪的接班人,他还保留了自己的看法:“是否首富,我们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持续努力经营,为国家作出贡献”。
参考资料:
[1]《印尼华人集团研究》蔡仁龙
[2]《印尼首富,低调的华人兄弟》环球杂志
[3]《印尼78岁首富斩获亚运铜牌》环球网旅游
[4]《针记总裁说明家族创业史》印尼国际日报
[5]《针记首席运营长黄志胜澄清:黄家泉州无祖屋》印尼星洲日报
[6]《福布斯公布印尼首富财富大幅提升,黄氏兄弟曾说“搞错了”》国际日报